非遗动态
您的位置:首页 > 非遗动态 >

母亲的花——民间晋绣展在太原美术馆开幕

时间:2019-12-05   所属栏目:非遗动态  


文化和旅游部 2019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

展览名称:母亲的花——民间晋绣展

展览时间:2019年12月3日-2020年2月10日

展览地点:太原美术馆 5号展厅

作品数量:140件(套)的明清、民国山西刺绣

指导单位: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、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

主办单位:太原美术馆

总 策 划:王 鼎(太原美术馆馆长)

学术指导:陈永怡(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潘天寿纪念馆馆长)、段改芳(山西省文化馆一级研究员)

学术支持:杨育樟 杨博华 武俊敏

策展人:张茜茜


开幕式现场

     晋绣(山西民间刺绣),作为源远流长中华刺绣艺术一脉,是晋地女性代代口传心授所创造的生活之需。在描花儿绣景中展现民俗生活的同时,更作为观察世界、记录生活、融入自我情思、表达内心精神情感的愿景寄托,是以实物为载体的典型女性艺术代表,更是母性物语的真切生动表达。


活动现场

      处于农耕社会时期的山西,女孩子在两三岁时,妈妈就会抱在怀里认扣盼儿、认线色;七八岁时就开始跟着母亲学习针线活计儿,学习绣花儿;十四五岁,情窦初开的心思就绣在荷包之上,赠予情郎哥哥;嫁人后,在婆家更是以绣工立足,评鉴其人;为人母后要给家里长辈绣过寿的绣品,给女儿绣出嫁的嫁妆,绣花儿衣、花儿裙等;当了长辈要为孙儿们绣花儿,绣狮子鞋帽、虎头鞋帽、云冠顶圈、肚兜等等。花开花落,用一生温情,绣生活之美,倾淳美之情。

      此次“母亲的花——民间晋绣”特从晋绣的女性情感角度来看,把女儿家从女红启蒙到以绣品持家的成长、授学、传代作脉络主线,精选清代至民国年间,传承序列完整、工艺针法突出的140件(套)民间晋绣,从历史沿革、艺术特点、绣品纹案梳理与衍生、情感传习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、设计、展示。

      展览版块依次由“花自妙艺丝缕域迹”、“花暖年华针黹日常”、“花衍万象绣点生活”三个单元呈现。重点选取“妈妈怀里看绣花”、“跟着妈妈学绣花”、“给我情郎绣荷包”、“妈妈和我绣嫁妆”、“持家有道绣家什”五个情感成长时期,以实景还原为点,以成长传承为线,通过各个时期的绣品种类、花案纹样,技法提取,突出展示绣品中的美好寓意及情感寄托。

      民间晋绣在对美好生活的实践追求中坚持创新、交流发展,反映着劳动女性高尚的情操,淳朴的精神面貌和高度的艺术修养。她记录着绚丽辉煌的中国历史,见证着华夏文明,更传承着三晋文化特征。我们挖掘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蕴,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,力求通过展现地方文化特色来讲好中国故事,深刻感受这些引起普遍共鸣、充满温度的情感积淀,将山西民间晋绣“活”态之美呈现给广大民众,为其拓展更多的“群众”基础,去深入了解晋绣,了解非遗,进而传承民族工艺,继承民族基因,用实际行动践行从“民间工艺再现”到“再现民族精神”的探索。

丝线印韶华,万物绣其中。绣不够的家什物置、绣不够的美好祈愿、绣不够的情真意切。山西民间绣花儿更像是一朵朵带着泥土芳香的母亲之花,既装扮了女儿家的一生,同时也装扮了这段历史。

活动现场:

作品欣赏:


《大破天门阵》挂帐(平针绣 钉金绣 清代)


福寿三多纹枕顶(黑地缎 打籽绣 平针绣 清代)


虎头围嘴儿(橘红地 堆绣 画绣 清代)


《凤仪亭》人物故事纹耳套一对(打籽绣 清代)


松鹤长春香囊一对(黄蓝地缎 平针绣)


瓜皮帽帽顶(蓝地缎 钉金绣 清代)


江崖海水龙凤纹腰圆形荷包(铁锈红 平针绣 清代)


绶带鸟多子多福纹挽袖一对(桃红缎 平针绣 清代)